有色人種也有自己的超模,但不一定非得執行白人的審美標準,這是世界時尚界的常識。如今,我國黃酒行業也迎來了這樣一個開明盛世。最近,在中國黃酒統一執行華東地區黃酒標準21年之后,我國第一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廣東黃酒》在廣州頒布。廣東黃酒業內人士表示,特色鮮明的廣東黃酒削足適履華東工藝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
發酵酒難以執行南北統一的國家標準
4月2日,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廣東黃酒》宣貫會在廣州召開。廣東省衛生廳、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有關領導,參與起草的單位和主要起草人代表共同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由廣東省酒協秘書長彭洪主持。
從會上了解到,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廣東黃酒》(DBS44/001-2013)已于今年3月21日發布,并將于9月21日正式施行。20多年來,廣東黃酒與我國其他地區的黃酒企業一樣,執行的是GB/T13662《黃酒》和GB/T13662-2000《黃酒》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由浙江省輕工業研究所起草的這一國家標準,其工藝和產品理化指標都是參照華東地區來制定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國領土包括海上領土南北跨越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而黃酒作為發酵酒的一種,深受氣溫等地域因素的影響,如果地不分南北均須嚴格執行華東地區一地的標準,的確有些強人所難。
廣東的黃酒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年產量5萬千升,產值5億多元,是廣東省酒類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相對華東地區而言,廣東氣候炎熱,發酵時間短,黃酒生產工藝也因此與華東有所不同。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負責人張水祐坦承,之前為了減少工藝差異所造成的指標差別,省內部分企業采取添加食品添加劑的辦法來滿足標準的要求。好好的原生態的廣東黃酒被這樣人為地折騰,既讓人感到無奈,又感到痛心。
避免無謂添加回歸廣東黃酒原生態傳統
據了解,頒布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廣東黃酒》,是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在廣東省衛生廳的大力支持下,為本省規模巨大的黃酒企業做的一件大實事,大好事。此舉將規范廣東黃酒企業的生產行為,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體現廣東區域特色,保證廣東黃酒自然釀造、保持傳統黃酒的特色,引導廣東黃酒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會上,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黃飛、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朱思旭一致要求廣東黃酒生產企業嚴格執行這一標準,共同振興廣東黃酒產業,讓人們喝上安全放心美味的廣東黃酒。
據稱,《廣東黃酒》的制定避免了原國標“一刀切”的弊病,照顧到了廣東黃酒多元化的特征,又分為客家黃酒、小曲糯米酒和特種小曲糯米酒3個品種,并細分為低甜型、半甜型、甜型客家黃酒,半干型、半甜型、甜型小曲糯米酒,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特種小曲糯米酒等9個類別。特別有利于廠家開發適銷對路、適合不同人群口感的黃酒產品。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廣東黃酒》取消了原國標中的氧化鈣和β-苯乙醇兩項指標,降低了非糖固形物和氨基酸態氮指標。對此,省衛生廳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處副處長甘萍女士稱,氧化鈣俗稱石灰,是廣東以外的黃酒產區為了去除黃酒發酵過程中多余的酸而不得已添加的。廣東黃酒工藝是后發酵并加入米酒陳釀,產品不易酸敗,根本用不著添加這種對人體雖無壞處,但沒有任何好處的物質成份。其他取消或降低指標的情形大致與此相似。都是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取舍,目的就是要還原一個有著上千年傳統,原生態、更健康的廣東黃酒。
|